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比赛中,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成为焦点——29岁的中国足球运动员闫峰。这位来自辽宁大连的中场球员,用一记35米外的世界波破门,帮助中国队锁定胜局。赛后,他跪地亲吻队徽的画面在社交媒体刷屏,而鲜为人知的是,这个动作背后藏着一段长达15年的坚持。 闫峰的足球之路始于大连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。"小时候连正经足球鞋都没有,穿着回力鞋在水泥地上踢到脚趾出血",他在去年接受《足球周刊》采访时回忆道。12岁被业余体校教练发掘时,他甚至因为营养不良比同龄人矮半个头。但正是这段经历,锻造了他标志性的"铁肺"体能——2022赛季中超数据显示,闫峰场均跑动距离达12.3公里,连续三年位列联赛前三。 2021年6月7日,这个日期被闫峰纹在了左臂内侧。那是他首次代表国家队出战世预赛的日子,替补登场仅3分钟就用头球扳平比分。现任国家队主帅扬科维奇评价他:"闫就像中国版的坎特,但有一脚被低估的远射。"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:过去两年7次国家队出场,他贡献3球2助攻,其中2个进球发生在比赛80分钟后。 随着2026年世界杯扩军至48队,闫峰公开表示"这是中国足球最好的机会"。但质疑声随之而来,有媒体指出他"年龄偏大"、"技术单一"。对此,他在微博发文回应:"29岁正是中场球员的黄金期,我的油箱里至少还有三箱油。"配图是凌晨四点的训练场灯光,定位显示在上海崇明根宝基地——这个细节被资深记者马德兴解读为"向徐根宝指导的致敬"。 眼下,闫峰正随队备战9月的18强赛。训练基地的更衣室里,他的储物柜贴着女儿手绘的加油漫画,下方写着一行小字:"爸爸带我去美加墨(2026世界杯举办地)"。或许对于中国球迷而言,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,正需要更多像闫峰这样"带着伤疤奔跑"的球员来实现。闫峰:中国足球的"草根英雄"
从水泥地到职业赛场
"有人说我技术不够细腻,那就用跑动弥补。足球场上有种美学叫'永不停歇'"——闫峰在2023年亚洲杯赛后采访
国家队的关键先生
世界杯梦想与争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