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杯足球赛几年举办一次|世界杯为什么四年一次|三汇668世界杯汇聚站|sanhui668.com

随着官方的回应,这件事情也算是告了一段落,但是网友们却是再次印证了一件事:现在的记者普遍素质真的堪忧,这些人都把新闻学的名声都搞臭了,再次理解了张雪峰当年的话。

而除了朱小龙,今年巴黎奥运会,其实还有不少关于记者的“尴尬名场面”,好几次不管记者说什么,全红婵都能一脸真诚的怼回去。

可是却没人想到,“怼回去”的根本,是因为这些记者的提问根本“没有价值”。

而看了央视记者董倩对全红婵的采访后,同样的问题,呈现出的效果却完全不一样,看到有效采访与无脑采访的差距就是这么明显。

同样问“你累不累”,央妈的方式和效果截然不同

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比赛的时候,赛后被记者拦住,进行了采访,并问了个问题:“别人都关心你飞的高不高,但实际上你累吗?”

全红婵一脸无奈又真诚的回怼:“这话问的,谁不累啊。”

但同样是问“累不累”这个问题,到了央妈这里,全红婵的回答却完全不同。

因为央视的记者董倩是这样问的:有没有累的早上不想起的时候,全红婵说“有”,“闹钟响了就在床上,觉得特别累”。

为什么同样的问题,全红婵的回答和采访态度却完全不同?其实原因很简单,就是以下几点。

提问价值

在今年巴黎奥运会,全红婵的搭档陈芋汐被记者直接提问到哭。

陈芋汐在10米跳台单打比赛中,第二次输给了全红婵,获得亚军。而在比赛后,直接被记者戳心窝子问:在同一个项目上连续输给同一个人两次,信心有被动摇吗?

陈芋汐含着泪哽咽的回答后,还是没忍住落下泪来,还好全红婵赶紧过来抱住搭档,并用调侃的方式怼这位记者(也是曾经的师兄):“我已经安慰完了,都是你,怎么赔偿吧,你说。”

一句话化解了尴尬的气氛,也逗笑了陈芋汐。

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双人比赛中是默契的搭档,是队友,在单人比赛的时候却是竞争对手。输给自己的好友也是对手,陈芋汐再坚强,心态也难免有些委屈。

而这时候记者,不安慰照顾被采访者的情绪也就算了,却还直接上来捅心窝子,这样的采访哪里是正确的?说句难听的,这不是在挑拨关系吗?

而面对同样的问题,央媒记者首先是态度很好,温和的笑着询问全红婵,而且生怕全红婵有压力,问问题的方式都很委婉。

在全红婵说自己安慰陈芋汐的时候,说她很棒,央媒记者也是立刻就照顾了全红婵的情绪,夸了句“你也很棒”。

虽然是奥运冠军,但是她俩也还是孩子,而央媒记者无论是陈芋汐还是全红婵的情绪都照顾到了,这才是有意义的采访。

提问方式

在前几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,全红婵的采访就走红了网络。记者一句提问:你觉得你性格是怎么样一个人?直接给全红婵问懵了。

全红婵是广东人,普通话本身就不算很好,而记者还提问了一个病句,“性格是什么人”,直接给全红婵问蒙了,询问“谢哥?”

记者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还略有些不耐的纠正是“性格”,不是“谢哥”。

作为记者,就是要严格规范自己的遣词造句,连语病都出来了,这算什么采访?再说在比赛阶段采访,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意义,也没人想要关注。

同样是奥运采访,央视的采访问题则是:参加奥运会,你的想法和目标是什么?

采访的内容是比赛相关问题,而不是无病呻吟乱提问,采访也要有含金量。

采访态度

其实对于采访,态度永远是最重要的。这次奥运会采访翻车,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记者的态度问题。

譬如这位记者,之前全红婵说“巴黎奥运,拿捏”,于是记者就专门采访全红婵:“知不知道拿捏这个词用英语怎么讲,我来教你。”

全红婵的家境不好,小小年纪就进国家队训练,连玩的时间都没有,文化课更是不用说。

这位记者提问遭反感的原因就是,态度太高高在上,总想要说教全红婵,才会被全红婵以“不用了我不想知道”回怼。

而侮辱全红婵的记者朱小龙也是这样,在直播间反问“全红婵也去学英语了啊”,“她也意识到自己要用英语在国际赛场与人交流”,归根结底是自诩文化人,瞧不上全红婵的“没文化”。

可是这也不是全红婵可以自己选的人生,因为家庭条件不好,全红婵甚至没有去过游乐园,也没有去过动物园,更别提出国了。

她只有不断的练好跳水,这才是她命运的转折机会,她必须牢牢把握。

而同样是采访,央媒记者没有高高在上的态度,也没有刻意去戳她的伤痛,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她,询问她以后的发展,询问她金牌以上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。

全红婵是个好孩子,也是个内心纯良的孩子,她采访的初衷绝对不是为了“怼”记者,而是一些记者的采访问题真的很没有意义。

希望记者们能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素养,朝央媒记者的态度和采访方式学习,这样才不会被群嘲。

信息来源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